agent16922 发表于 2008-4-19 14:22:17

不当教育语言 伤害孩子终身

父母苦口婆心教育,却使孩子发生变态,甚至酿成了家庭悲剧。专家学者们认为,这往往是因父母长期不当的家庭教育行为尤其是语言,造成了对儿童的精神虐待,伤害了孩子的健康。

  通过言语、神态、表情而表现的精神虐待,具有无意识、内隐和后果长期性的特点,虽没有肉体虐待那种明显的外部伤害,但却无情地践踏了孩子的人格,会在孩子心灵中投下阴影,并积淀到其性格中去。所以,生活在精神虐待中的孩子,终难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。西方学家称精神虐待为“看不见的灾难”。更为可怕的是,这种伤害并非父母有意所为,他们的出发点是敦促孩子上进成才,从而使精神虐待现象的存在具有了合理性,父母甚至习以为常。教育学家列举了五类家庭教育常见的精神虐待表现方式,用以警示父母。

  1.侮辱讽刺“你简直是个废物”、“你可真行”、“你这个无用的东西”……是一些对孩子常用的蔑视、侮辱、讽刺性话语。他们希望以此激起孩子的羞耻心,从而达到目的。但事实上,激起的却是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敌意,而且会产生自我谴责、自暴自弃或以过激行动反抗、抵制教育,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
  2.威胁恐吓“我再也不管你了,随你便好了”、“你再不听话,我就不要你了”、“做不完作业,不许吃饭、不许睡觉”……有些父母常用这类威胁的话语恐吓幼小孩子。如果孩子只是偶然听到父母讲这类话,精神压力还会很快解除;但是,如果父母已习惯于使用这类威胁语言,则会使孩子心理形成长期的压力,产生担惊受怕的情绪,不敢积极地行动,对其生命潜能产生了终身压抑。

  3.贬低压抑“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”、“你要是能考上大学,太阳从西边出来”、“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更笨的了”……有些在孩子时,对孩子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,常用贬低、压抑方式发泄对孩子的不满;尤其是,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,总爱加用“从来”、“每次”、“总是”等夸大字眼以示全面否定。这样做的后果,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低能力知觉,而且很容易泛化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从而产生自卑。这种无能力感会毁掉孩子对生活的希望。因此,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态度,会给孩子的生命首先涂抹上了一层沉重的“黑色”。

  4.抱怨哀求“求求你别这样行吗?”是父母面对孩子犯错误时,消极无力的心态表现。而这类对孩子的心灵却具有很强的杀伤力。目前,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,这类相当多见。教育家分析认为:这类语言在当时或许有作用,尤其是对已懂事的孩子;但孩子难以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,不能发自内心地对父母表达歉疚,而给孩子带来了一种消极的灰色情感体验,会让孩子体验到一种无力量感,因此孩子无法知道以后的努力方向在哪里。西方教育学家弗罗姆对这一结果剖析说:动摇孩子意志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唤起他的有罪意识。

  5.强迫关怀目前,我国是独生子女家庭大国,而在这类家庭教育中,父母常常表现为时时刻刻都要用语言将孩子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,使孩子失去主体性和自我选择的权利。这类现象是父母用自己的理性干预孩子自然发展,依其经验、理念去建立孩子的生活,剥夺了孩子切身体验生活的权利。


  通过言语、神态、表情而表现的精神虐待,具有无意识、内隐和后果长期性的特点,虽没有肉体虐待那种明显的外部伤害,但却无情地践踏了孩子的人格,会在孩子心灵中投下阴影,并积淀到其性格中去。所以,生活在精神虐待中的孩子,终难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。西方学家称精神虐待为“看不见的灾难”。更为可怕的是,这种伤害并非父母有意所为,他们的出发点是敦促孩子上进成才,从而使精神虐待现象的存在具有了合理性,父母甚至习以为常。教育学家列举了五类家庭教育常见的精神虐待表现方式,用以警示父母。

  1.侮辱讽刺“你简直是个废物”、“你可真行”、“你这个无用的东西”……是一些对孩子常用的蔑视、侮辱、讽刺性话语。他们希望以此激起孩子的羞耻心,从而达到目的。但事实上,激起的却是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敌意,而且会产生自我谴责、自暴自弃或以过激行动反抗、抵制教育,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
  2.威胁恐吓“我再也不管你了,随你便好了”、“你再不听话,我就不要你了”、“做不完作业,不许吃饭、不许睡觉”……有些父母常用这类威胁的话语恐吓幼小孩子。如果孩子只是偶然听到父母讲这类话,精神压力还会很快解除;但是,如果父母已习惯于使用这类威胁语言,则会使孩子心理形成长期的压力,产生担惊受怕的情绪,不敢积极地行动,对其生命潜能产生了终身压抑。

  3.贬低压抑“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”、“你要是能考上大学,太阳从西边出来”、“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更笨的了”……有些在孩子时,对孩子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,常用贬低、压抑方式发泄对孩子的不满;尤其是,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,总爱加用“从来”、“每次”、“总是”等夸大字眼以示全面否定。这样做的后果,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低能力知觉,而且很容易泛化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从而产生自卑。这种无能力感会毁掉孩子对生活的希望。因此,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态度,会给孩子的生命首先涂抹上了一层沉重的“黑色”。

  4.抱怨哀求“求求你别这样行吗?”是父母面对孩子犯错误时,消极无力的心态表现。而这类对孩子的心灵却具有很强的杀伤力。目前,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,这类相当多见。教育家分析认为:这类语言在当时或许有作用,尤其是对已懂事的孩子;但孩子难以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,不能发自内心地对父母表达歉疚,而给孩子带来了一种消极的灰色情感体验,会让孩子体验到一种无力量感,因此孩子无法知道以后的努力方向在哪里。西方教育学家弗罗姆对这一结果剖析说:动摇孩子意志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唤起他的有罪意识。

  5.强迫关怀目前,我国是独生子女家庭大国,而在这类家庭教育中,父母常常表现为时时刻刻都要用语言将孩子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,使孩子失去主体性和自我选择的权利。这类现象是父母用自己的理性干预孩子自然发展,依其经验、理念去建立孩子的生活,剥夺了孩子切身体验生活的权利。


真诚的心 发表于 2008-4-19 14:22:18




是的,不当语言,会伤害孩子终身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不当教育语言 伤害孩子终身